在进行磷酸化蛋白Western Blot(WB)实验时,很多研究者都遇到条带弱、背景高、结果飘忽不定的困扰。磷酸化蛋白WB被称为实验室中的“噩梦”,其主要原因是样品低丰度、高动态范围以及易降解等特点,任何步骤的细微差异都可能导致信号丢失或非特异性信号放大。今天,Dr. Connie将分析磷酸化蛋白WB实验中的痛点,并分享一些改善建议。
磷酸化蛋白WB痛点及解决方案
样本制备
1. **占比小**:磷酸化蛋白通常仅占总蛋白量的1%-10%,检测的信号接近WB的检测下限。
2. **动态范围窄**:激酶和磷酸酶的活性变化会导致磷酸化水平在几分钟内波动,例如EGF刺激后EGFR磷酸化5分钟达到峰值,30分钟后降至基线,易错过真实信号。
3. **磷酸酶的持续作用**:细胞裂解后会释放大量内源性蛋白磷酸酶,短时间内催化磷酸化蛋白的去磷酸化,导致磷酸化水平衰减。
4. **温度敏感**:在室温下,磷酸化蛋白的半衰期仅为数分钟,例如MAPK磷酸化在25℃下10分钟降解90%。
因此,确保蛋白样品的质量是成功的关键。建议在整个蛋白提取过程中使用冰浴,加入比例适当的磷酸酶抑制剂和蛋白酶抑制剂,尽量使用新鲜样本,采用液氮速冻并在-80℃保存。
抗体选择
1. 查阅相关文献,确定目的蛋白的磷酸化位点,选择已经验证的磷酸化抗体,以提高信号灵敏度。
2. 总蛋白表达量可以作为内参,区分磷酸化蛋白与总蛋白的动态关系。因此,建议在实验中同时检测总蛋白表达水平,以确保磷酸化水平的相对变化能够被准确捕捉。
通过选择合适的抗体,如尊龙凯时人生就博旗下的各类磷酸化抗体,能够有效提高实验的成功率。
电泳及转膜
1. 根据目标蛋白的大小选择合适的胶浓度,电泳全程保持低温,避免因温度过高导致磷酸化降解。
2. 使用新鲜配置的转膜液,提高转膜效率,且PVDF膜比NC膜更有效捕捉磷酸化蛋白,适合磷酸化蛋白的转移。
3. 根据经验调整转膜时间或电压,避免小分子磷酸化蛋白的过度转膜。
封闭及抗体孵育
1. 封闭液建议使用5%BSA,避免背景过高。室温下封闭1小时即可。
2. 抗体孵育应按照厂商Protocol进行,建议一抗在4℃过夜以提高信号质量。
每个实验环节都可能影响最终结果,因此需特别关注样品的磷酸化状态并不断优化实验条件,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。尊龙凯时人生就博致力于提供一系列高特异性、高灵敏度的磷酸化抗体,满足WB、IHC等多种应用需求。